电影《东极岛》于 2025 年暑期档上映,这部由管虎、费振翔联合执导,朱一龙、吴磊、倪妮等实力演员领衔主演的影片,取材自二战时期 “里斯本丸沉船事件” 这一真实历史。影片以独特的视角,试图再现中国渔民在战火纷飞中展现出的人性光辉与超越国界的人道主义精神。从影片的整体呈现来看,有诸多亮点,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讨之处。
视觉盛宴:真实与震撼的海难呈现
《东极岛》在制作层面的用心与投入令人瞩目。剧组为了还原那段浸满海水与血泪的历史,可谓煞费苦心。在东极岛及附近海域实景拍摄,启用亚洲最大的 “超级水棚”,更是 1:1 搭建了 80 多年前的巨轮和 20 多艘能下海的渔船。通过 IMAX 特制拍摄的重要水下戏份,让观众仿若置身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亲身感受海难发生时的惊心动魄。
巨轮沉没的场景堪称全片视觉亮点。船体断裂时,金属撕裂的刺耳声与水压的咆哮,配合着逼真的特效画面,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官冲击,让人看得头皮发麻。水下镜头捕捉到的细节,如漩涡里打转的军帽、气泡中挣扎的手掌、从裂缝飘出来的信件等,都极具真实感,将当年海难的惨烈直观地呈现在观众眼前。水面与水下场景的来回切换,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形成了精妙的视觉隐喻,让观众深刻体会到在生死面前,所有生命的脆弱与平等。这种对视觉效果的极致追求,为国产电影在海战、海难题材的呈现上树立了新的标杆,让观众沉浸其中,感受到电影工业美学带来的震撼。
展开剩余75%角色塑造:演员的精彩演绎与人物的深度挖掘
影片中演员的表现可圈可点。朱一龙饰演的阿赑,将角色的复杂内心与成长历程诠释得十分到位。阿赑起初为了保护自己和弟弟,面对日军的欺压选择隐忍,在弟弟遭遇不幸后,他内心的怒火被点燃,逐渐从一个只求安稳的普通人,成长为奋不顾身的救援者。朱一龙通过细腻的表演,让观众看到了角色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其眼神、动作都传递出丰富的情感,使阿赑这一角色充满了层次感。
吴磊塑造的阿荡则是纯粹与炽热的少年形象。他凭借出色的演技,将阿荡身上的天真、执着以及作为渔民后代骨子里的善良与勇敢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阿荡面对英军战俘时那份单纯的善意,以及在救援过程中不顾危险的冲劲,都让观众看到了少年在乱世中的担当,其清澈的眼神与坚定的神情令人印象深刻。
倪妮饰演的阿花,虽然前期戏份不多,但在关键时刻的爆发十分惊艳。她带领渔民集体出海救援的情节,展现出女性在困境中的坚韧与果敢。当她双膝跪地叩向祖宗牌位,而后站在船头迎着风浪前行时,一个冲破封建束缚、勇敢无畏的渔家女形象跃然银幕之上,倪妮成功地塑造了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为影片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除了主角,陈明昊饰演的陈先生、杨皓宇饰演的保长李元兴等配角也都为影片增色不少。陈先生身上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保长在忍与不忍之间的挣扎,都通过演员的精彩演绎得以呈现,丰富了影片的人物群像,让观众看到了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渔民在这场历史事件中的抉择与成长。
叙事与主题:宏大叙事下的遗憾
在叙事结构上,《东极岛》采用了 “海岛” 与 “沉船” 双线叙事,通过阿荡冒险救起英军战俘纽曼,使两条故事线交汇融合。这种叙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故事的层次感与紧张感,让观众既能看到东极岛上渔民遭受日军欺压的苦难生活,又能感受到沉船中英军战俘的绝望处境,最终在渔民集体出海救援的情节中,将故事推向高潮,凸显出人性的光辉与抗争精神。
然而,影片在叙事与主题表达上也存在一些瑕疵。原历史事件中,198 名渔民秉持朴素信念自发行动,展现的是集体的人道主义救援精神。但在电影中,导演似乎过于执着于 “英雄叙事”,将集体救援故事过度聚焦于几个主角身上,使得真正参与救援的普通渔民沦为背景板。例如,阿赑被赋予为弟弟复仇的动机,阿荡成了单枪匹马救人的孤胆英雄,这种改编虽然增强了主角的戏剧冲突,但却削弱了历史事件本身所蕴含的集体力量与朴素情感。
此外,影片中一些情节的设置略显突兀。如倪妮饰演的阿花砸宗祠的桥段,虽意在展现女性打破陈规,但节奏拖沓,且对剧情推动作用不明显,更像是为了凸显某种符号意义而强行插入。还有一些 “野性” 镜头,像日军趴在礁石上的臀部特写、男女主角突如其来的亲密戏等,与影片的主线故事关联性不大,不仅打断了叙事节奏,还让观众感到困惑,破坏了影片整体的叙事连贯性与严肃性。
从主题深度来看,影片将镜头对准 “中国人救外国人” 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立意本十分高远,旨在展现中国渔民超越国界的人道主义精神。但在具体呈现时,由于叙事的失衡与部分情节的不合理,使得这一主题未能得到充分挖掘与升华。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更多地被主角的个人英雄行为所吸引,而对背后所蕴含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中国渔民群体的伟大之处,缺乏更深层次的触动与思考。
总结与展望
《东极岛》无疑是一部具有野心与诚意的作品。它在视觉效果、演员表演等方面展现出了较高的水准,为观众呈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更多人了解到 “里斯本丸沉船事件” 背后中国渔民的英勇事迹。然而,在叙事与主题表达上的不足,也使得影片未能达到预期的高度。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改编真实历史事件时,如何在尊重历史与进行艺术加工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塑造个体英雄与展现集体力量之间把握尺度,是创作者们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希望未来的电影人能够从《东极岛》中汲取经验教训,创作出更多既具有视觉震撼力,又能在叙事与主题上打动人心、引发深刻思考的优秀作品,让更多被尘封的历史故事,通过电影这一媒介,鲜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传承历史记忆,弘扬人性光辉 。
发布于:广东省98配资官网-深圳配资-全国配资网-按日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